對於年近五十的我來說,習武是一個美麗的意外。當初因偶然際遇曾見過師姐Paula表演扇子功。俐落的身手,煞是威武的英姿,當下除了讚嘆不已外,閒談中更因此得知他乃習自關東橋的長洪武術呂老師之處。於是一方面出於好奇,一方面也因喜歡運動,因此就在當年的暑假與同事們相約帶著各自的孩子們到武術館正式拜師學藝。原想著,如果功夫太深太難,暑假玩完,就當是一個特別的夏令營結束,但沒想到,每週兩天的練習,越玩越有趣。這一玩,不但緊接著全家參與,更因此持續至今,幾近五年之久。
五年對其他的活動來說也許已是相當長的時間,但對我的武術學習而言,感覺卻只是入門。初始接觸,每週兩天,每每造成手腳酸痛是第一個必須克服的難關。緊接著套路練習,就得克服丟三落四,老是記不起來下一個動作的「健忘」問題。等到套路逐漸熟悉,開始能將注意力真正的隨著老師的講解,一知半解地去揣摩「力量」、「身形」、與「氣」的整合時,那也才是最近這一年半載的事。
中國武術真是門博大精深的學問,能化無形的氣於有形的動作招式中,要藉有形的肢體去完成腦中無形意念的傳達。這虛、實、動、靜之間的轉換常常讓我們有「聽的懂但卻做不到的遺憾」。但,老師常說,勤練有功,雖然不懂,仍是得勤加揣摩練習,以求略有領悟。最近看到「大學」中一段「定、靜、安、慮、得」的解說讓我領悟到,其實武術的練習也需要這五字的程序:
所謂「定」,原是指「志有定向」— 對武術而言則是要隨時提醒自己注意身體中線、重心、三關九節開合,及身形,氣息,意念的整合;
「靜」,是指「心不妄動」— 心能保持寧靜,不浮躁,練習時自能氣定神閑,筋骨放鬆,將意念集中在要領的掌握;
「安」,是指「隨所處而安」— 即不論在任何處境,任何環境,都能意念集中,心無旁鶩,自可不受干擾,專心練習;
「慮」,指「慮事精詳」— 練習套路時,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環節,不求快,不求猛。需仔細思考其動作意義,出力方式,及腰跨運用,確實做到,方能有功;
最後至於「得」,即是指「得其所止」— 記得曾在「長拳之路」中看過一句話「拳打千遍,身法自然」,即所謂「藝精於勤,荒於嬉」。只要踏實勤練,假以時日,必能日益精進,學有所成。
在許多的武術書籍中常看到總教練提醒大家習武時要注意精、氣、神的整合,老師也不斷告訴我們要注意身體中線、關節放鬆、用意念引導力的運用….雖然對目前的我而言那些「整合」仍然是個相當需要練習的課題,但我深信「一步一腳印」,只要在平日每次的練習中,都能一點一滴多去體會,多去注意運用,日積月累,總是會有提升。 常有同事問我,為何對武術會有如此的熱愛?其實,除了老師們神乎其技的「神功」吸引人之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常常在一天疲憊的工作後,藉由武術的練習,總能讓人魔術般的恢復神采,再渡活力充沛。綜觀現代人最大的夢靨就是不斷的工作壓力與精神緊張,能將壓力釋放而獲致身心的輕鬆是現下一種難能可貴的幸福。所以我常鼓勵同事好友都來體驗,希望大家藉由武術,與我ㄧ起健康,與我ㄧ起幸福。